2021年,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为基层减负部署要求,精简发文,清理工作群组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截至11月中旬,共发文9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精简工作群组38个,相较去年末减少62.3%。同时,把基层减负工作与现有工作载体相结合,“点线面”结合将减负工作全面延伸至监管第一线,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打造减负“先行点”。充分发挥药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哨点”作用,开发并应用“特殊管理要求药品销售实名登记”微信小程序,用于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类(“四类药品”)等药品的实名登记销售,可对购药人健康码信息、不同风险地区旅居(接触)史、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处方来源等情况进行有效登记。该程序一“拍”一“扫”即可识别并录入证件、药品信息,无需手动录入。基层监管人员可用手机或电脑查看程序后台,通过“高级检索”、“快速筛选”等功能实现对药品实名登记信息的统一监控和精准管理。监管人员还可通过程序后台监测药店经营状态,对存在销售数据偏少等异常情况的药店,及时赴现场核实情况,实现大数据动态监测、精确监管。同时,疾控部门也能利用该小程序直接查阅汇总疫情相关的“四类药品”和购买人员的有关信息,对疫情防控风险点进行有效分析。该程序的上线大幅降低了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量与难度,实现基层对药店“四类药品”销售情况的准确化记录、智能化分析、精准化监管。截至11月中旬,该小程序已实现全市3075家零售药店100%全覆盖,累计登记信息数量逾50万条,累计登记人次逾30万。
二是贯通监管“生命线”。为贯彻落实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的决策部署,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根据上级市场监管部门部署,该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江苏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基层进口冷链食品高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各类市场主体对“江苏冷链”系统的有效使用,基层监管人员可精准动态掌握主体信息及贮存、加工、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状况,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一货一码”,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有效提升基层监管效能。在接到进口冷链食品阳性通报,或检出进口冷链食品阳性后,基层监管人员可第一时间利用“江苏冷链”系统对涉疫批次食品进行精准定位和溯源倒查,做到涉疫食品“应处尽处”。截至11月中旬,共计在“江苏冷链”中录入主体1469家,产生交易比例达83.25%。8月至今,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计办理涉及进口冷链食品案件175起,移送公安103起,责令歇业整改229家。共计向全社会相继发布了8批34起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典型案例,起到了举一反三、以儆效尤的震慑作用。
三是拓展平台“辐射面”。为实现特种设备安全全生命周期线上线下协同监管,该局于2020年将原有的监察管理系统和企业服务云平台融为一体,打造辐射更广、覆盖更密的“南通市特设智慧监察平台”。2021年,经过一年多的升级优化,平台已实现常态化运营,覆盖全市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全链条、全功能、全环节。基层监管人员利用平台执法移动终端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根据预先配置的监察模块,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和现场设备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并拍照留证。现场检查记录和安全监察指令书均通过点选操作,执法检查文书现场以电子材料方式送达。该局持续拓展平台应用辐射面,将气瓶“阳光充装”系统接入平台,通过网络视频监控,实现对全市73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的实时在线“零距离”监管,减轻基层监管人员工作量。截至11月中旬,已对16416家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无纸化检查,下达特种设备监察指令书2162份。基层监管人员隐患整改复核时,可比对照片检查,确保隐患真实整改到位,在保证监督检查结果真实完整、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方便基层人员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