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市场主体,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大课题,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资源、监管能力、监管智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就是科学实施分类、精准研判企业信用风险,根据信用风险状况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从“小切口”入手解决监管中的“大问题”,做到以更好的“管”促进更高水平的“放”,以信用增信市场主体,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
为推进我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施方案》(苏市监信〔2022〕93号),要求以“监管提质”为牵引,根据监管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和行业特点,在全系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企业信用风险科学精准分类
一是强化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中企业基础属性信息、企业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关联关系信息、社会评价信息等5个维度81项指标要求,全面归集市场监管系统各业务领域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企业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年报公示、抽查检查、失信惩戒等涉企信用信息,并将信息归集领域逐步向其他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拓展,为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通过涉企信息归集,形成企业的全景多维画像,展示企业经营状况的“成绩单”“光荣榜”。
二是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依照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息化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构建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对我省企业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开展企业信用风险特征研究,针对普遍性、规律性的高风险特征行为,开发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测预警功能,对企业风险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主要应用场景
一是与双随机监管有机融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最主要的运用场景。通过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频次和检查方式,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是与专业领域风险防控有效结合。通过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实现各专业领域监管效能的普遍提升。特别是对于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
三是与探索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相结合。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作用,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针对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健全完善相应监管工作机制,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四是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对企业重点指标项的异常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企业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采取提醒、警示、约谈、定向抽查、专项检查等措施,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