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守护粮食安全、实现食品营养健康,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走进了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以下简称中心)和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分析与评价,以下简称实验室),感受科技如何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护航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殊食品在变局中寻先机创新局
什么是特殊食品?这是为满足婴幼儿、病人等特定人群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特殊食品产业是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无锡作为全国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的先发地,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产业基础全国领先,我国唯一的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便落户于此。中心由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与江南大学联合申报获批筹建的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于2021年启动建设。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任黄晓东介绍,中心以成为营养健康产业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者为目标,重点攻克一批影响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孵化带动一批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切实推动我国特殊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产品在量产前需要经过小试、中试。尤其是中试,是科研成果实验室小试和产业化发展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器”。为抓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点,中心目前已建成粉体、液体、挤压膨化3条中试生产线,特医无菌和酶解等小试产线2条。服务于工艺放大、商品化试制,把实验室环境下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产业环境下的生产能力,跨越“达尔文死海”。
毒素检测为产业发展添动力填空白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分析与评价)依托于南京质检院,于2021年获批准筹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我国市场监管系统在生物毒素污染研究方面缺少专业研究机构的空白。
生物毒素听起来很专业,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毒素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常见的生物毒素有发霉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腐烂苹果中的展青霉素,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河豚毒素等。”南京市质检院副院长张驰介绍,实验室面向群众生命健康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建立未知生物毒素的筛选与确认平台、已知生物毒素的检测新技术及靶点特异的细胞毒理学评价平台,为生物毒素的防控提供基础研究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
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对于小麦产量有严重影响。针对该病鉴别标准体系不完善、常规方法存在步骤繁琐、耗时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实验室研究团队利用多种手段,建立了小麦腥黑穗病筛选、鉴别,精准及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快速检测设备,填补了粮食行业腥黑穗病小麦判别与检测标准空白。”南京市质检院NQI研发中心工程师吴肖肖说。
科技成果为企业解难题谋实效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和创新驱动。“我们中心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还布局了研究、中试、检测评价、标准、认证、咨询、培训等七大业务场景,为特殊食品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技术服务。”黄晓东介绍。技术和服务都到位了,企业自然接踵而至。目前,中心已支撑纽迪希亚、恒益健康和费卡华瑞3家企业6个品种通过总局注册审批现场核查;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特殊食品研发+检测评价服务协议;助力招引多家创新企业落户无锡……
吸管虽小,技术含量可不低。吸管和食品直接接触,对产品的健康、安全、可靠要求很高。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可降解纸吸管产品的公司。“从吸管的原材料选择与控制、标准选用、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实验室均给予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公司质量部部长钱志华感激地告诉记者,“在实验室的帮助下,我们开发了PLA吸管,解决了纸质吸管泡水易软的问题,核心技术得到了专利认可,也成功申报了‘江苏精品’认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从这些实例中不难看出,在江苏,作为科技成果产出方的实验室,与科技成果的需求方企业之间已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维护食品安全,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江苏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