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锋 记者 施琛耀)9月23日,2022年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2.0》《长三角地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将合力推动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升级。
2018年4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上海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首次构建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基本框架,建立了发展共商、布局共进、保护共治、服务共享、人文环境共建的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机制,有力支撑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此次,在原有合作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知识产权部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共同研究形成了2.0版框架协议。根据该框架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长三角地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使命,合力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软硬件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此外,三省一市知识产权部门还将探索深化新领域的知识产权合作。一是开展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加快培育长三角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助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二是服务支撑区域内企业科创板上市,支持上海浦东、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并辐射长三角地区。三是探索建立长三角海外维权信息资源合作平台,提供跨区域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导。四是协同建设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知识产权执法数据、统计数据、信用数据,实现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数据的全面共享和公开。五是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在长三角区域内开展业务。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支苏平在作主旨演讲时介绍,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强化部署推进,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区;聚焦优化环境,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样板区;激励创造运用,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服务手段,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开放协作标杆区;厚植人文环境,着力打造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试验区,助力江苏全省稳住经济大盘,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截至今年8月,江苏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98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56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63.64万件,地理标志产品及商标达500件。江苏省在中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等3项国家试点工作验收结果均为优秀,“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等11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59个地方争创新一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区域,南京市江宁区、苏州高新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